地址:邵阳望亭镇迎湖工业园万
电话:0512-65387900 / 65386902
传真:0512-65808405
手机:13991765433
联系:李先生 罗小姐
 
  新闻中心
 
水均益:在干新闻中“变老”是一种享受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2014-5-22 12:48:05

  ▲记者节那天,水均益在上。(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尹平平

  “水均益上哪儿去了?”看着白岩松针砭时弊,看着芮成钢用对方的语言进行高端访问,偶尔会有观众突然想起来水均益,想起他也曾在镜头前纵论风云,也常操着流利的英语采访,可这几年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他露脸的次数,却似乎越来越少。

  水均益还在做新闻,还在。只是,随着变化、节目的起伏,他头上“名主持人”的黯淡了。他愤懑过、迷茫过,最终接受现实,把自己调整回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的状态,笑对名利。

  从1984年从业至今,水均益干新闻整整30年。去年,他也过了之年。“是时候总结一下了。”水均益把自己30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以及50年的人生思考,用笔记录下来,出版了传记,起名《益往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水均益表示,一往直前,是他对新闻的态度,也是他对人生的态度。

  “我在现场,觉得特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母亲常对水均益说的话。这几年,他才真正体会。

  对于水均益来说,“俭”与“奢”指的并不是生活作风,而是对名利的态度。从不知名的小记者,到知名的大主持人,水均益没什么不适应的。而反过来,从知名的大主持人,到自己的节目被取消,眼瞅着新主持人后来居上、火得一塌糊涂,水均益心里不能不起涟漪。

  在央视这样的平台上,老面孔“失宠”,再自然不过。水均益因此怀疑过,“我是不是老了?”他咬着牙焗油染发撑门面,还是拼不过年轻漂亮的面孔。

  水均益也消沉过,不想再去争抢,却对自己的这种状态感到不满:“我时常,是不是当年的不在了,安逸了?”他问自己。“对于一个到了知年纪的人来说,这可能是难免的。”他也安慰自己。

  “但内心里,我一直保留着二十年前怀有的那个愿望——干新闻一直干到老!”水均益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变,终于还是无法自己去彻底退守。

  平复情绪时,水均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醒自己“我首先是一个记者,是一个新闻人。”采编上的业务技能,他从来没有丢过。编稿子、写台词、做策划、改提纲,工作虽已30年,这些他依旧亲力亲为,他要保持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

  水均益不再愿意听到别人称他为“名嘴”。“因为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脸蛋儿出镜,在央视这样的平台上,生命力是很短暂的,不会永葆青春。而如果我是一个记者型的节目主持人,只要国家政策允许,哪怕白发苍苍我依然可以主持,依然可以上前线。”

  去年,水均益重返伊拉克,在那里为观众回顾十年前的美伊战争;今年年初,他又在索契冬奥会期间前去采访普京。重温近期的采访经历时,水均益眼神发亮,说话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30年,我就是当一个记者。我特别满足当一个记者,我特别陶醉于做一个记者,我乐此不疲,我非常享受。”他兴奋地耸耸肩,“我站在现场,做采访,觉得特爽。”

  “我不希望被时代落下”

  挑战水均益这个央视名主持人“权威”的,岂止是年轻漂亮的新同事。自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是主持人。

  去年到伊拉克做“十年重返”的报道,与水均益同行的摄制组年轻同事们,入住巴格达酒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架设无线由器,开通赴伊报道微信群,让水均益第一次感受到了新手段的力量。近期新开通的微博,也让他体验到了自的乐趣。

  “自的蓬勃,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时代的潮流。我还不算太老,也一直是一个紧跟时代的人,我希望能抓住时代发展的脉络,我不希望被时代落下。”

  和多数大V不同,水均益经常在微博上回复粉丝留言。当他发现自己发微博讲乌克兰局势,没什么人关注,但只要微博里一提到中日关系,总会招致粉丝们的疯狂讨论和转发,这让他意识到普通观众们的关注点所在。日后做节目,他对报道重点也有所调整。

  《》红遍时,水均益白岩松他们,每天能接到一麻袋一麻袋的读者来信,“现在大家已经不写信了。我们跟读者的所谓互动来自于哪里呢?微博和微信。它可以给你提供的东西是你在坐在摄像机后面,坐在演播室里边你得不到的。”水均益非常珍惜这些社交平台的互动。

  作为一个传统新闻人,水均益并不认为新与传统水火不容,他认为社交网络只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手段。传统如果能利用好新,会如虎添翼。

  “但是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个手段,涉及到一个观念的问题——你是否能接受而且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同时把它融化到了你的职业的思维当中。”水均益说,无论是央视,还是其他传统,如果能把社交真正用好,“那真可能是另外一次。”

 
版权所有 Copyright(C)兄弟家私有限公司  | 建议电脑设置分辨率1024*768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