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邵阳望亭镇迎湖工业园万
电话:0512-65387900 / 65386902
传真:0512-65808405
手机:13991765433
联系:李先生 罗小姐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贵州日报新闻:中瑞经贸合作的“飞跃模式
2014-7-21 11:23:00

  本报记者黄蔚欧阳隽逸沈仕卫杨唯陈发文

  核心提示

  中国自贸协定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贵州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有着极高的相似度,都具有山地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双方经贸界的与会嘉宾围绕这一机遇,就贸易,绿色产业等进行深度探讨,以促进双边的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与会嘉宾认为,中瑞自贸协定不仅将给两国贸易带来直接实惠,还将方便两国企业到对方国家投资,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将双边经贸合作的“飞跃模式”。来自的嘉宾还就中国商品如何进入欧洲市场,如何通过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善用自贸协定,如何推进贸易便利化进行深入交流。

  嘉宾

  中瑞关系充满活力—访驻华大使戴尚贤

  7月10日,在中瑞对话2014活动现场,驻华大使戴尚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戴大使表示,我对于中瑞之间的未来有着非常美好的愿景,我相信中瑞的发展会有一个生机勃勃、格外美好的未来。

  他说,在很久以前,中瑞就建立了正式的两国外交关系,自那时以来,中瑞关系一直向前发展、充满活力。是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对而言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除了贸易之外,两国之间不管是在、官员、人民或是游客间都有很多的交流与互动。我也希望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签署,我们之间会有更多人关注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并能够给未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

  戴大使告诉记者,我对于贵州省和贵阳市未来的贸易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因为我意识到这个地区不管是也好、还是工商业人士也好,都对倾注了相当多的关注,我相信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生效,如果的产品、的科技、的服务出口到这个地区,将会有一个更好的价格,受到更好的待遇。我也意识到,贵州和贵阳在选择发展道时常谨慎的,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样的态度。

  嘉宾观点

  马丁·斯宾登(中瑞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

  中瑞自贸协定下

  更要进一步

  我是中瑞自贸协定谈判全程参与者。这个协定是一个跨的事件,双方对这个结果都非常满意。

  当然,自贸协定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它能更好地知识产权。企业非常希望在创新的领域进行投资。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协定的序言就明确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环保是必要的条件。社会发展和是相互支撑的,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并不会去为产生新的标准,但是我们会采用国际标准。与此同时,我们会有效地实施关于这个协定中国家法律的一些事务。希望进一步有利于的。我们不会降低环保标准来获得贸易上的竞争性。我们贸易的化协定不会给带来任何的。

  陈志阳(商务部国际司处长):

  为企业投资贵州

  提供更多便利

  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正式实施,双边经贸合作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轨道,这也将成为贵州和经贸合作的新契机。

  对整个欧洲市场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加上具有吸引外来投资、稳定、商业氛围友好、劳动力市场灵活等软性优势,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落户。再加上中瑞自贸协定的适用范围涵盖双方全部关境,这无疑说明贵州也将从中瑞贸易协定中受益。

  贵州和的自然条件类似,意味着贵州在开展与的经贸合作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通过中瑞自贸协定的实施,不仅能让贵州出口的诸多产品都能享受到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的优惠待遇,而且在投资方面,中瑞自贸协定也将为企业投资贵州提供更多便利。

  希望贵州能抓住机遇,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协定的实施,为建设贵州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央也将与瑞方一道,抓紧做好协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让两国消费者和企业享受到协定的优惠,共同谱写中瑞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苏利文(普华永道合伙人前亚洲事务负责人):

  营造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

  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经济20强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

  就程度而言,这是一个高水平、内容广泛的协定,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传统领域,还涵盖、知识产权等新兴议题。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和经济融合,繁荣双方经济,促进互利共赢,也有利于提高相关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双方贸易结构。

  协定在双向投资合作在得到更多法律保障和更好的框架条件的同时,更将增强了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力度的信心。

  此次与签署并实施贸易协定,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希望双方企业能主动掌握中瑞自贸协定的最新优惠政策动态,适时调整进出口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充分利用自贸区提供的便利条件,积极展开多种方式的合作,以广阔的市场换取成熟的技术,从而逐步提升管理和品牌运营能力,营造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

  林桂军(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

  借中瑞自贸协定

  激发中国出口动力

  的面积小,但经济效率非常高。在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和的经济经贸都出现了高速的增长。对中国的出口在快速增长,而中国对的出口基本上处在停滞状态,我们希望中瑞自贸协定能够扭转这种局面。

  从产品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对的出口产品中大多数都是全球价值链产品,比如,便携式数据处理设备、手持无线电话等,其次主要是中国土特产品,比如橡胶和橡胶制的雨鞋等。降税幅度最大是药品。从统计上来看,对中国出口的大都不是全球价值链产品。

  从中间产品贸易来看,中国向国外出口全国价值链产品中,有相当的部分到了。中国对出口的前10位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全球价值链产品,反映出中国产品相当的竞争力,比如电信设备、开关装置等。

  中国企业向出口相关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向企业学习制造、管理等,中瑞自贸协定确实给中国的企业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申晓庆(贵州省商务厅厅长)

  贵州合作大有可为

  贵州与合作正当其时。随着《中瑞自贸协定》的生效和推进,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时机,必将进一步激发贵州与合作的潜力,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高度、广度、深度,为双方经贸关系驶入“快车道”带来重大机遇和良好契机。

  贵州与合作诸事具备。贵州和在自然条件和发展道在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两者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大有可为。如贵州的能源资源、电力、医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的资本、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资源雄厚,双方互补合作空间极大。

  贵州与合作水到渠成。省委、省明确表示,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依托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等重要发展平台,通过设立中瑞产业园、经贸融合、产业发展等强化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宽领域、创新模式、加快步伐、塑造品牌,着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范区。

  张汉林(贵州省副秘书长):

  希望建立中瑞合作金融服务机制

  中瑞自贸协定的签订对中瑞经贸、中国与欧盟经贸、乃至于欧洲经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协定还推动了中国国内的贸易发展。

  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我认为,中瑞自贸协定在双边投资、服务贸易谈判等方面的化程度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我相信潜力的挖掘,对增强双方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竞争力会起到积极作用。

  站在一个官员的角度我认为,中国已经签订了12个贸易协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应思考如何建立一个中国本身的贸易协定实施机制,如何能让中瑞自贸协定等相关协议更好地实施、如何让签订的协议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贵州与的发展差距比较大,但是合作的潜力巨大。未来5到10年,投资增长仍然是贵州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如果能在中瑞合作中建立金融服务机制,对地方经济发展将非常有意义。同时,中瑞双方如何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中瑞保税区促进中瑞双边贸易的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现场特写

  “贵阳你好,中国是一家人”本报记者黄蔚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3楼国际会议厅掌声不断,中国、经贸界嘉宾有备而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断将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引向更为宽广的维度。

  中国自贸协定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双方围绕这一机遇,就贸易,绿色产业等进行深度探讨。

  围绕“中瑞自贸协定前景展望”这一主题,务实地以如何实现美景前景进行深入探究。论坛由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主持,经济事务司SECO、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马丁·斯宾登,中国商务部国际司处长陈志阳,普华永道事务所合伙人苏利文,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省商务厅厅长申晓庆,省副秘书长、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先后上台并与嘉宾开展互动对话。

  嘉宾们认为,7月1日生效的《中瑞自贸协定》必将进一步激发双方的合作潜力,提升双边贸易和投资水平,为两国经济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也将为贵州的交流合作驶入“快车道”带来重大机遇和良好契机,必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高度、广度、深度。

  在发言时段,瑞中协会、瑞中经济协会副会长白鹄,双方的联系还需要加强,在双边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贸发局重庆办事处主任周宏已经相当看好贵州与合作的市场,现场推销起企业和中介机构,希望能在贵州与的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先进清洁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一次还带来了“清洁技术展”,展出其在水管理、绿色建筑、垃圾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吸引了众多中外嘉宾的驻足。

  在“中瑞自贸协定前景展望”子论坛结束,等待中瑞对话闭幕式之间的间歇,艺术家们带来了传统表演,用阿尔卑斯号吹响悠扬的音乐,这种很长的木制号角,是山民在山间日常交流的常用乐器,展现了浓郁的特色文化。艺术家索尼娅·罗斯里还用稍嫌生硬的普通话问候:“贵阳你好,中国我们是一家人!”激起现场掌声雷动。(来源:贵州日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兄弟家私有限公司  | 建议电脑设置分辨率1024*768 
合作伙伴: